阅读历史 |

第52章 穿越中世纪052(1 / 2)

加入书签

《中世纪女领主》全本免费阅读.cc

‘高登兰的凯瑟琳’在敞篷马车停在西岱内城入口时,精神更加紧绷了。而她身边和她一同入城的丈夫,瓦松的雅克王太子,却丝毫没有注意到她的疲惫和不知所措,自顾自跳下了马车,雄赳赳气昂昂的,只顾显摆他作为王太子的特殊地位。

大家也很给面子,众多贵公子一下围绕上来。不过他们恭维雅克王子的同时,也不忘恭维凯瑟琳,称赞她的美貌与仪态??这其实也是在恭维雅克王子,因为今早他们已经在西岱城北郊的小城堡教堂里,正式交换了誓言和戒指。

他们已经是一对合法夫妻了,而夫妻一体,臣属称赞封君的妻子,本质就是在讨好封君。根本不可能存在尊重自己的封君,却不尊重封君妻子的情况。

中世纪的婚事么,哪怕是国王结婚,也大多不会去那些大教堂。大家要么在自家城堡的小教堂里完成宗教仪式,要么就是大领主,在自家统治中心外围找个合适的教堂??大领主家办喜事,排场很大,还有入城仪式,所以缔结婚姻的宗教仪式得先办完。

这就让在城内华美的主教座堂举办仪式,变得不太可能了.这个时候主教座堂基本都在市中心,或者说,中世纪的城市,很多最初都是围绕教堂成长起来的。

凯瑟琳公主和雅克王子就是这样,公主今早几乎是午夜就起床梳洗准备了。王太子则稍迟一些,男子虽然也要梳妆打扮,但比女人负担轻。不过也就是稍迟一点点而已,毕竟他得负责出城去接自己的新娘。

即使凯瑟琳公主昨晚落脚的小城堡就在西岱城北郊,沿河而建,乘船抵达西岱城外所需时间不超过一刻钟。

也是因为从凌晨起就一直忙忙碌碌,大约第一时辰时,更是紧绷着神经去小教堂交换誓言,现在才这么累??虽然早就明白,自己的婚姻完全是政治联姻,是利益的交换,正值情窦初开年龄的凯瑟琳,也很难一点儿不投入。

雅克王子虽然是二婚,但他今年才27岁,凯瑟琳在高登兰宫廷时也曾听说过他的英伟.说实话,一个年轻、英伟,未来还要继承强大王国的丈夫,这对一个公主来说,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有的优质选择了。

而在今天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丈夫时,凯瑟琳也没什么不满意的。雅克王太子并没有使者说的那么英伟,但总的来说身材高大,

五官周正,还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早就预计到那些人会夸大的凯瑟琳,也没什么落差。

因为这些,以及在小城堡时雅克王太子热切的态度,凯瑟琳颇为信赖自己新鲜出炉的丈夫。但王太子显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满足凯瑟琳的预期的,这会儿就根本没顾着新婚妻子一些??这个小插曲其实也就是一闪而过,很快早就等在一旁的人马便上前献礼。

内城入口处早就装饰一新,丝绸彩布被披挂在四周,漂亮的屏风圈住了举行献礼仪式的好大一块地盘,服务于王室的乐队奏起欢快的音乐,还有不少艺人正在做各种表演。虽然这时候没人看表演,主角是新出炉的王太子夫妇,但烘托一下气氛也是好的。

凯瑟琳也注意到了瓦松王室的排场,这可比高登兰王室要大得多!

从刚刚外城外下船她就见识到了,一路都有厚厚的花瓣铺地,王太子夫妇进城的固定道路两旁,也多的是表演艺人。不过更让围观市民兴奋的是,今天还有免费发放的酒水!

就在道路两放,时不时酒水从一种特殊的装置中喷洒出来,那装置仿佛是一个缩小的喷泉。想喝酒的民众带着自己的杯子去舀着喝就行,真仿佛是取之不尽的.这些一看就知道得花不少钱!

高登兰和瓦松虽然都是强大的王国,是一张桌子上的对手,但得承认,从经济上来说,瓦松是比高登兰强得多的。高登兰之所以能和瓦松你来我往,更多还是因为双方体制不太一样。高登兰国王对国内的封臣掌控度要大得多,这种掌控力甚至能达到骑士一级。

如果说,瓦松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那高登兰国王权力就大多了,能够做到‘我的附庸的附庸,还是我的附庸’。

这样一来,经济差了不少,还是‘苦寒之地’的高登兰,和瓦松在军事上还是有的拼的??当然,这从另一面来看,就是正常情况下,瓦松王室要比高登兰王室豪富,条件要好不少。这是一件好事,但也让凯瑟琳有些不安。

她担心,要在瓦松宫廷维持王太子妃应有的体面得花很多钱有些体贴的丈夫知晓妻子的开销,会让妻子自由使用一部分嫁妆。但有些是对此无视的,那样妻子就只能使用嫁妆清单以外的钱了,这部分往往非常少(这算是娘家给的一点儿私房钱,以高级贵族们的开销来

说,肯定不算多)。

就在凯瑟琳思维有些发散时,第一组献礼的人走了上来。

哪怕是普通人结婚,亲朋好友还要凑份子呢,何况是王太子大婚!这时候有关无关的都过来送礼,有人是非自愿的,又有人想来都来不了但不管怎么说,能叫得上名号的人物,都亲自,或者派代表来送礼了。

因为教会的特殊地位,所以第一组人马由瓦松境内各大主教、大型修道院院长(或者他们的代表)组成。他们送上的礼物大多具有祝福属性,也不强调华贵,但懂的人都知道,件件是精品,很多有钱都没地方买!

譬如其中有一本手抄《诗篇》,就是排列在最前方的珍宝,因为大家公认这是所有礼物中最珍贵的??事实上,这是西岱大主教代表西岱各教堂,以及周边所有修道院合送的。

别看只是一本书,但只要打开这本抄书人花费半生得到的杰作,就能明白其价值所在:这不是那种用作展示的大本经书,巨大的书本只能放在架子上,根本不是给个人赏玩的。也不是单本经书,一本就有大几百页,那样的厚度让人看着就感觉沉甸甸的。这只是《诗篇》部分,尺幅也是普通大小,得到它的人完全可以日常诵经的时候就用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