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穿越中世纪069(2 / 2)
其实这是一个投入不多,立刻能大大提高居民生活便利程度的举措??特鲁瓦城大概有5千多个家庭,分布在大大小小六七十个社区。其中除去离干净水源地比较近的(譬如位于城市河流上游,或者本区内就有天然泉眼的),以及有钱人聚集的社区(他们的宅邸中往往自有水井,没有水井的,也自有仆人每天打水),就还有32个社区。
所谓32口喷泉和水井,就是这么来的,每个社区都能有一口。
社区内能找到泉眼的,就挖喷泉,这可不是后世城市里常见的观赏用喷泉,而是取水用的喷泉。一些西方古代老城,还能见到,就往往会修一个大水缸大小的池子,清泉汩汩而出,人们就在喷泉池里取水。
找不到泉眼,就退而求其次挖井。水井打水要比喷泉费力一些,得用辘轳摇上去,但不管怎么说,都比每天走不算短的路挑水强得多。
挖水的前期工作早就做好了,路易莎现在和特鲁瓦市政府,以及城里说得上话的人一说。32口喷泉和水井,很快由6组挖井人同时开挖??本身早就选好了点,物料、工人一到齐,喷泉和水井不到一个月就弄好了。
这期间,市民们是看在眼里的:路易莎这次全城挖井,完全是给大家的福利,没有
收取金钱也没有让大家出劳役。而且这真是一件能惠及到底层市民的事儿而不像过去好事总轮不到下头。
每天用水时就会想到路易莎的恩惠这其实极大增强了大家对路易莎的信任.之后路易莎要做什么得到配合就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了。
而路易莎选择的第二项工程则和厕所、垃圾倾倒有关??换个说法这就是要搞卫生治理。
每个来到中世纪城市的现代人绝对会对肮脏的城市印象深刻.但实际上中世纪的城市不该这么脏才对。这时候城市规模还小没有工业社会的大量污染市民也没有那么多需要抛弃的日常垃圾即使没有下水道排污也不该脏成那样具体可以参考华夏的古代城市。
华夏古代也有比较脏的城市但那一般就是几个大城而且是城址数百年不变、也繁荣了数百年的大城。看古代记载真和西方古代记载的肮脏城市差不多
和中世纪这种小几万甚至几千人口就脏兮兮的城市完全不是一个情况啊!
之所以有这种差别大而化之地说就是体制问题了。华夏古代是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虽然后面说‘皇权不下乡’但对作为一个地区政治、经济中心的城市那还是比较有掌控力的全套官府衙门也都在城市里。
治理城市是有动力有能力更有必要的。
西方中世纪就不是了对于领主来说乡下地区才是最好的。至于城市他们离不开城市带来的服务、财富等。但另一方面作为统治能力欠费就喜欢最简单的土地经济的军事贵族他们又抗拒城市的活力、流动性。
更多时候他们都假装看不到城市只是在需要收税的时候才会看向城市。而有些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所以历史上城市大多依靠主教维持住了稳定。这也是现在很多城市其实际统治者依旧是本城主教的原因。
这种政治传统又怎么能指望封建领主有动力、有能力去治理好城市呢?也不怪城市总是怨恨自己头上的贵族领主??总是从城市榨取财富却从没有真正建设过城市。
至于说古代华夏城市和中世纪城市画风不同具体的原因那就是大家
都说的很多的那些了。其中之一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粪便的处理.华夏古代的劳动人民堆肥技艺高超对粪肥的利用是非常极致的。中世纪的人们虽然也用粪肥但并不重视。
结果就是粪肥的价格不高至少要特意运输粪肥去田间是没有人做这个的。一般也就是从城里拉出来的粪便恰好城郊不远有耕地就会泼洒在土地上(都不知道积攒了多久了不是新鲜的倒也不用担心烧苗什么的)。不然的话那些粪便的归宿也就是河流了。
是的此时当然会把粪便收集起来拉出城去不然城里早就没有下脚的地方了。至于为什么还那么常见粪便只能说这是个麻烦事儿效率不高处理总赶不上生产制造的。再就是厕所缺乏中世纪人又没有现代人的卫生常识随地解决也不奇怪。
有鉴于此
厕坑的好处是可以多用些日子不必每天清理比较省事儿。但问题是公厕的话肯定是要雇专人长期清理的根本不用考虑‘省事’的问题。而且那么多间公厕每天都要清理的话全都收一遍还攒不出一整车拉走?
而一旦转过这个念头就能明白用马桶的好处。
首先马桶比厕坑好清理!一个又大又深的厕坑要大致清理完毕是能够让清理的工人以及附近居民、行人都崩溃的!马桶就不同了直接担到车上、盖上桶盖运走完事。之后在城外开阔地带清洗马桶什么的也比掏厕坑轻松到不知道哪儿去了!
感觉‘轻松’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这一套才能运转顺畅每天都按部就班做起来不会有积攒。像厕坑那样谁也不想动一天天下来可想而知会有多糟糕。
其次这样可以降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中世纪城市的厕坑好一点的用砖石砌成差一些的直接挖个土坑了事而哪怕是砖石厕坑也不会用砂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