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5沉船(2 / 2)

加入书签

许景挚在位十六年,继续皇兄制定的新政,在新政基础上加以修正,小改。

十六年前安王一举收复南泽,岩州城一战与乌族签订休战协议,在北境边城开放贸易,稳定北境战局。

十六年来,边境没有起过大战,百姓休养生息很是富足。

去岁,北寰言奉旨以南境巡察使的身份去一趟沁春城,借南泽王谋反一案,用三个月时间彻查了南境官场所有账簿,回来如实述职,导致年初吏部考核时惩戒一批尸位素餐的官员,下至九品,上至五品,皆有革职查办的官员。

南境百姓对朝廷这一做法拍手称赞。

北寰言也因为这一功绩,荣升为大理寺少卿,拜相入阁。

许景挚派北寰言为特派使,肃清官场的举措,震慑了许多官员。有了北寰言这把无人可以收买的利剑在,那些为非作歹的地方官员稍有收敛。

尤其是万寿节,这种全国上下举国欢腾的节日,哪个官员也不想逼得自己管辖之内的百姓去许都告御状,断了自己的仕途。

看着许都漫天华彩,北寰言心中不安。

这种盛世之下,竟然有人在企图谋划些什么颠覆政权,这种野心与气魄让人胆寒。

南泽王谋反一案牵出时家提供地下神道修建图纸。这么大的工程,若不是用官家银,根本不可能达成。工部户部一定有什么地方有纰漏,他还没想到。

皇城内刺杀一案,伤了景雀,引出景雀与安王府旧敌,前刑部尚书因罪罚没入宫为内官的儿子盛泉,投井自尽……

这件事到底有什么目的,他也还没有猜透。

柳夏一案,对面漏了那么多信息,明里暗里直指工部左侍郎池修城。

现在凌家兄妹又在御医院查出跟太祖皇帝有关的毒方……

这些大案集中在一个时间点爆发,绝对不是巧合。

一定是有人在背后谋划什么惊天大案,而这些都只是他谋划的一个环节。

北寰言轻叹一声,他现在掌握的线索还是太少。

他根本就参不透教唆南雪谋反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后面还有什么企图。

“你明日去上朝吗?”

凌信牵着马缰看向走在身边的北寰言。

北寰言回头看了凌信一眼:“怎么忽然问我这个?”

“我听景内官说,纵尚已经到了许都,明日有本参奏。”凌信解释。

“纵尚来许都了?”北寰言蹙眉。

纵尚因为协助北寰言调查审理南泽王谋反一案,从原本沁春城刺史升迁至南境五洲上州刺史,总领南境五洲政务。

他现在官拜四品,有资格直接到许都直接面圣递呈奏折。

可一般上州刺史都只在自己封职境内活动,如果不是发生大事,奏折写不详尽也不会亲自入都在朝堂之上说事。

这么说纵尚来,是南境出了大事?

南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