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08西窗烛(2 / 2)

加入书签

他不喜与心思重的人打交道,故而对这位小师姐始终疏离以待。后来才知道这个小姑娘幼时亲历马匪屠村,侥幸逃生后幸得戚夫人收留,她为了报仇总在习武时将自己逼至濒死极限,为从噩梦中脱身常在夜里抱着酒坛子不撒手。

有过如此悲惨遭遇的一个小姑娘并没有变得满身戾气,她看人的眼神依旧清澈明净,一举一动依旧磊落光明。这多难得。

母亲说,三弃山的师姐们身世都不好,小纠白尤甚,她师父对她是能容则容该惯便惯,这才能将她养成这般明媚喜人的模样。今后她再入咱们府里,我等也自当宠着惯着,可明白?

他答明白。应答之时,他对这姑娘是怜悯,是钦佩。

随着泰合元年的到来,身边许多人都离他而去,这姑娘却毅然来到他身边。这时,他对她更多是感激。

泰合二年的五月,她即将及笄。他翻遍府中库房找出珍藏玄铁请匠人为她打造一把可吹毛断发的簪形匕首以衬她,护她。

也是从这一月开始,他开始唤她“小师姐”。

不过一声“小师姐”而已,她竟听得呆住了。他无法断定,那一刻她心中是诧异多些还是欣喜多些。

可这有什么好诧异的呢。她为他所做的事情太多,他一句“小师姐”远远不及。

那时他便想,若他喜欢听他唤“小师姐”,那他便多喊一喊。气时喊,喜时喊,无时无刻不能喊。

这人也是实在,竟将这一声声喊来哄她开心的“小师姐”听入了心,愈发将自己视作他师姐。

往后多年里,她引他笑,惹他恼。

知他命不长久,她跋山涉水为他寻觅续命红梢。料他娶妻当娶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她四下打听为他探清贵女品性。

她说身为江湖人不想沾染朝堂是非,可若她知道这是非与他有关,便会不管不顾地一头扎进去。

关心他冷暖,洞悉他喜恶,也护卫他周全……这个小师姐为他做的比任何人都多。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只归咎于“同门之谊”和“投桃报李”。可真的只是这样吗?

似乎不止如此。

只不过,对于她还未能察觉的那些原因,他也不敢细思。可不细思,不代表原因不存在。

他总是没办法忽略,每回听她说起江湖趣闻之时心中那股难以言说的遗憾和惆怅。

他原本以为是为自己的处境而惆怅,后来发现不是。他心底的遗憾和惆怅,实则来源于他的不甘与眷恋。

私心里,他想让这个自诩是他小师姐的姑娘在身边多留一刻,再多留一刻,可理智告诉他,他没有能将人多留一刻的理由。

也不该留。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也说不清。他也很莫名。

二人初见时,他不曾想过面前令他有些不喜的小姑娘会在数年之后救下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