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3章(2 / 2)
春日宴,是战国流传至今的习俗。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大国相持不下,小国挣扎求存,中原大地每一处都被战火席卷。因长年征战致使各国民生凋敝,其中最强盛的九个大国在春日签订盟约,止戈休兵。
战士们放下刀戈,在田间耕作,妇孺终于敢踏出家门,祈雨的舞乐飘荡在中原大地上,世人为这片刻的太平而潸然泪下。
流传至今,春日宴已经成为百姓欢庆春朝的节日。
大雍各地的习惯略有区分,郗宁县是午时之后举行祭典,通常由县令主持,县衙各级官员协同,当地乡老坐观,祈求一年风调雨顺。
而傍晚之后,就是普通老百姓共同欢庆的盛宴,不论男女,皆可戴上桃木制成的雨师面具,在头发上束起长长的红飘带,模仿传说中雨师的装束。
大多数时候,百姓的生活都相当乏味,每年说得上来的节日就那么几个,而且最重要的是,像这种能一家老小相携而出,在街头巷尾间感受着人间太平的年头并不多。
很多时候,边关说打仗就打仗了,朝廷就开始加征赋税,男丁被编入军队,家里女人、孩子、老人数着粮袋里的每一粒粮食紧巴巴地过日子,是大捷抑或大败,都不影响他们只能收到亲人的死讯。
和平是奢侈的东西,而所谓盛世,更像一场幻梦。因此,当盛世真的降临在雍朝百姓的身上,他们甚至不可置信。有赖天子洪恩浩荡,天下海晏河清,就算贫穷如郗宁,百姓也能维持温饱。
于是百姓高呼当今天子承德帝的圣明,日日虔诚地祁佑。他们此刻是真的由衷地希望,这位明君和这位明君所缔造的盛世,活得长一点,再长一点。
日头西斜,贺重玉听见墙外越来越响的喧哗声,她举起手中的桃木面具,对准了夕阳的余晖,柔和的光线从面具的孔里晕染在贺重玉的脸上。
喜鹊就盘坐在她身边,难掩兴奋的神色,她把桃木面具戴上去,左调右整,又扯下来,反复打量,然后又戴上去。
贺重华风风火火地试着新裙子,月牙正一脸严肃地给她系着腰带。
叶蘅芷给她们姐妹每人都做了三条裙子,一条藕色掐丝云纹的,一条胭色弹花暗纹的,一条碧色雀纹的,只是大小不同,款式都没什么分别。叶蘅芷小心地规划着她的嫁妆,预备接下来每年、每个节日,两个女儿都能穿上新的衣裳。
奏唱的管乐已经在郗宁县城的主街上响了起来,这夜是不拘灯烛的,灿烂的灯光照着游人的红飘带,仿佛扬起的一片花海。
贺重玉和姐姐被父母带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