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武侯祠(2 / 2)
其实最早的时候武侯祠和昭烈庙不是一体的,只是离得很近而已。
直到明朝,蜀王朱椿见武侯祠香火鼎盛,昭烈庙却冷冷清清,有点儿不像话,于是以‘君臣一体’为由,将原来的武侯祠废除,将诸葛亮像和牌位移入昭烈庙中,共同祭祀。
所以武侯祠最早的主祀实是刘备,他的殿宇也是最高最大的,君臣有别嘛,但是老百姓不管这个,只用武侯祠来称呼,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惯了。
民国时还有一首诗单道此事: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
“这么说刘备是沾了诸葛亮的光啊。”雷振东感慨道。
“这话对也不对。”岳山道:“刘备是一个地方政权的领导人,所以他的帝王庙有时不被官方认可,会被捣毁,武侯祠却一直安然无恙,自从君臣合祀之后,确实安稳了许多。
不过他们二人君臣相知,本就是一体,又何必分得这么清楚呢。
臣子之功即是主君识人之明,若没有刘备三顾茅庐,又举国相托,怎么会有诸葛亮治蜀,遗泽后人的伟大成就呢,他们两个君臣相得,善始善终,这才有了‘如鱼得水’的千古佳话啊。”
雷振东点点头:“你说得有道理。”
众人从正门进入,往二门而去,途中经过一个碑亭,里面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岳山止步说道:“这就是有名的三绝碑了。”
雷振东走近观瞧,但见这碑有两人多高,上面镌刻着密密麻麻的竖行楷书小字,右上角写着‘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雷振东文化有限,认不得这许多繁体字,连蒙带猜,知道是赞颂武侯功德,又问道:“这三绝绝在何处啊?”
岳山道:“文章、书法、刻工精湛,当世罕有,后世所无,成为‘三绝’。此碑是唐朝所立,应该是成都年代最久远的地面文物,能保存到今天,也多亏了武侯余荫啊。”
众人继续向前,到了二门,上方悬匾大书‘明良千古’四个大字,意为‘明君良臣,千古垂范’,这二人确实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