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4章 164二更(1 / 2)

加入书签

《[武周]定鼎》全本免费阅读.cc

可能是因为被阿娘解决了自己的心头大患,让她在明年回返辽东之时能够放手去开采金矿,不需要担心这些金子会因为来路不明,无法换到足够的物资,李清月竟然一直睡到了日上三竿才醒转过来。

见阿娘早已经出门办事去了,殿中的宫人也没有前来打扰她,她干脆在床上打了个滚,继续保持着摊平的状态,趁着此刻头脑清醒,盘算起了接下来的计划。

按照阿娘给她提出的建议,有一些事情她都可以不必急于去做。

比如说,酒水的营生不用急于在冬日就进行推广,反正葛萨那头经营普通版本的酒水也还能维持在梁州的采购,在资金上没有那么欠缺。现在若是步子迈得太大,成全的不是她,而有可能是别人。

不如等到陛下皇后饮用人参酒的传闻传开,再在洛阳元氏元希声的周岁宴上一鸣惊人,而后正式登台。

总归是能在几年内达成横扫酿酒业的结局。

而辽东新米的经营收入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和挖掘金矿所得一起投入到放归宫人的培养中。既然这项说辞要等到阿娘促成宫女出宫,才会被搬出来,那么也没有那么着急。

这么说的话,她今年年末和明年年初需要做的,就只有四件事了。

第一就是如同阿耶所说的那样,去找外府寺将辽东新米作为贡品的标准给敲定下来。

外府寺在龙朔二年之前的名字,是太府寺,专门负责各地的上贡之事。但别管是叫哪个名字了,反正有陛下的那句口谕在,应当不会有哪个想不开的在这件事上为难她。

同时,还需要将预备带往辽东的人手给谋划到手,再从阿耶这里申请来一笔研究新型农肥的资金,以填补她的小金矿没法当即变现的亏空。

如果她没能在生辰的时候从阿耶这里收到足够的“厚礼”,她会让阿耶体验一下什么叫做头疼的。

第二就是趁着她人还在长安,找机会给那几个下属申请一下官职。

唐?和阿史那卓云的情况好说。

地方官员的考核资料已经在十月前递交到了朝集使的手中,而后由朝集使将这些述职材料带入京中。

唐?成功剿匪、阿史那卓云平定继往绝可汗之乱的表现,也都作为政绩被算在此次“考解”之中,已经随同朝

集使的奏报呈递到了中台(尚书省)。

有皇后在上头盯着不会有人能对这两人的材料动手脚那么可想而知今年的上等评价是没跑了。

只要到了大考唐?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到升迁。而相对的只要出现了作战的需求现在只是伊丽道行军副总管的卓云也有机会升官。

所以她需要帮忙请官的是黑齿常之和马长曦。

前者最好能在辽东的军事体系拿到一个足够有分量的官职。方便李清月在与周道务、李谨行等人配合作战的时候能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后者则是能力和地位完全不匹配。

就算惯例以来并没有女子担任外朝官员最开始李清月为她请官的时候也打了一手信息差在她做出的贡献面前也该当以实绩来评判官职。

如果改良那指向罗盘还不够的话在她的建议下制作出曲辕犁总该够了。

要知道农事在民生之中的地位本就是重中之重否则阿耶何必对农肥有这样大的兴趣。

没错就是这样!

她得找个机会去争取总得对得起马长曦做出的贡献也对得起她在年节前后还要回返海州去收尾罗盘之事的尽职尽责。

第三便是提前寻人考察好放归宫女有可能从事的业务

倘若真如阿娘说的那样要从纺织业入手也得选好纺织的品类和安置的地点。

这件事不能交给自己的小管家去做毕竟李清月还得带她回辽东呢那就得麻烦阿娘帮她从六宫二十四局内找到一个合用的下属。

好在无论是选人还是考察都还有足够充裕的时间。

而第四就是享受冬日里难得的悠闲时光啦!

起床!??

“等等这东西不是应该先送到皇后那边吗?”

李治看着由内侍送来的一沓朝集使考解资料稍微翻了两页又看了看这厚度顿时觉得自己有点心闷。

但更让他心闷的显然是内侍给出的回答“安定公主说她好不容易回到长安觉得这里都有点陌生了想让皇后殿下陪同她在长安城中闲逛一阵。”

“皇后殿下原本是想拒绝的但拗不过公主想要出行便将这些东西都先送到陛下这边来。”

李治哽塞了一瞬不知道该当从何处吐槽起。

这半年时间里在长安发生的最大变化可不是街巷有何处出现了扩建而是蓬莱宫完成了修缮。

安定想要往外跑也没关系但她能不能稍微找个正常一点的理由?

还有皇后所谓的“本想拒绝”让李治很怀疑那也是说来糊弄他的。

但……

“罢了皇后与公主都在这两年间为我大唐殚精竭虑也是时候该休息一阵。”李治回忆了一番“算起来上一次皇后随同安定一起出宫便装行游还是在洛阳的水陆法会之时了。”

这么一看

将人重新找回来说这等方式的出宫不合上位者体统反而是他这个做人丈夫当人父亲的过于不近人情了。

只是看着摆在面前的这一沓文书他又忍不住问道:“皇后是不是答应了回复中台的时间?”

内侍点头“说是明日正午之前给出校阅反馈。”

李治郁闷地将求救的目光看向了上官仪觉得自己现在的情况真是生动地诠释了何为“由奢入俭难”。

上官仪却不免在接到这道目光的时候心中一跳。

他此前就反对陛下因为疾病的缘故将过多的权力挪交到皇后的手中也反对陛下对安定公主给出逾越的官职敕封就算一度因为带头发表这样的言论遭到了陛下的斥责他也没改变自己的想法。

所以他也比谁都敏锐地意识到:习惯真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啊。

当皇后与公主出行将这份权力重新交回给陛下的时候陛下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觉得自己该当尽快将其处理完毕而是觉得对他已经适应了慢节奏公务的身体来说突然增加的工作量实在很麻烦。

也就意味着他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权力为外人所分割。

那么想要劝阻陛下改变这个授权于皇后的决定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难。

偏偏另一面的皇后也根本没有还权于天子的想法反而正在凭借着这个特殊的位置给自己身上层层加码。

比如说在那场商讨沙门是否需要致拜君主的集议之后皇后的威望就往上攀升了不止一个层次。

然而上官仪看在眼里,却苦于没有这个办法能对其做出阻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