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164二更(2 / 2)
他很清楚,起码在安定公主刚刚为陛下带回来了不少喜讯的龙朔二年年末,在这个对陛下来说乃是一家团圆的大好时候,他绝不适合旧事重提,再问陛下为何不担心大权旁落。
便是当真要劝,也得选择一个更加合适的时机。
不是现在!
他只是一边从李治的面前将其中一部分朝集使公文接过来,摆到了自己的面前,一边说道:“陛下若是觉得此事处理起来麻烦,不如多让太子往外走走,先行参与到京官的考察之中,往后地方官员的考解奏报,他也就能在东宫官员的辅佐之下处理起来了。
“皇后若是有事外出,这部分的公务直接送到东宫就是。虽说陛下近来身体有所好转,但还是以静养为上。
“你以为我不想吗?李治瞥了他一眼,回问道。
上官仪说的是分权于太子,没说什么扫兴的话,让李治舒坦了不少。但也没舒坦一会儿就已意识到了个让人苦恼的事实??
说得好像这个“太子参与到京官考察中
李弘的身体如何,他又不是不知道。
比起李治是因为头风而苦夏,李弘就是因为体虚而在天寒时节常常抱恙。
京官考察在十月,外地官员的考解评等在十一月,都是李治直接放弃让李弘办事的月份。
李治时常在想,让李弘这个由皇后所出的长子作为继承人,到底是对长子的恩宠还是盘剥。
但李弘做太子到如今,早年间过分仁厚的脾性其实已稍稍改过来了一些,无论是在修编文书还是协助监国上都未曾出错,还有着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优良品行??
李治又何必去想那些有的没的,让自己陷入烦恼之中。
“算了,也就是偶尔忙一些而已。有安定送他的熊皮大衣和人参泡酒,他总不能连这点政务都需要皇后协助,甚至就因为皇后和女儿出宫游玩,便要推迟将回复递交中台的时间。
但他看着自己桌案上的另一份文书,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皇后协助打理的政务里,可不包括这等决断三品以上朝臣生死去向的东西,还是由他自己来批复诏令的。
而摆在他面前的就是许圉师的那桩案子。
一度想要将此事压下的司宪大夫杨德裔被革职查办后许自然的田猎杀人案被转入详刑寺审断在近日已对各方人证物证做出了详细的罗列。
因其中还涉及了许圉师对许自然的包庇在核录口供的时候花费的时间就要多一些以防这位左相的下台引来非议。
可再怎么需要罪证清晰口供完备在陛下已明确表达了对许圉师勾结宪台、包庇子嗣之事的憎恶后详刑寺诸人的办事效率不是一般的高直接先将其他的事务都给推在了后头就为了确保这出案件能以最快的速度结案。
该当尘埃落定了。
李治再怎么珍惜许圉师这个人才也绝不允许这等官官相护之事直接在他的面前上演所以如今也必须对他予以重判。
杀人的许自然
如今正是十一月还不是一个处斩刑罚需要往后推迟的时候完全可以当即执行。
这就意味着许自然没有这个好运等到天子大赦只能在近日领死。
至于许圉师……
这份官员勾结、包庇案犯的罪名成立念在他终究年事已高李治的笔尖有一瞬的停顿最终还是写下了流放虔州(江西)的决定。
但对于杨德裔李治就不必给他留什么面子了!
他之前弹劾郑仁泰、薛仁贵的时候不是说他们纵容士兵劫掠是有损李唐军纪冒险出兵追逐铁勒叛军是让李唐遭遇了自建国以来的最大战败?
好得很那他自己就流放庭州去西域戍边吧。
看看那西域的风沙到底能不能吹醒他的脑子让他知道一下结党营私到底是多愚蠢的事情。
冬日上路艰难不错但这两人都让他这个当天子的不痛快了又何必享有什么优待。
不日之内启程上路便是。
不过在正式将天子玺印盖在诏令上的那一刻李治望向许圉师的名字还是不免有几分心绪起伏。
彼时的龙朔改元有四方州郡官吏上呈见龙吉兆这其中也包括了从梁州宣旨回返的许圉师。按说作为见证之人的他身上也该当有一份龙神的福泽庇佑他顺利升任左相好像就是这个福运到来的证明。
但谁又能想到呢?他最光辉荣耀的时候居然会这样快过去。
龙朔年号都还没结束呢,许圉师就已经从原本的朝堂支柱,变成了贬官流放的刑徒。
……
李清月邀请武媚娘随同她再一次出宫,行猎归来的时候,就正好在长安的东郊遇上了踏上流放之路的许圉师。
她此前和这位左相有过几面之缘,约莫就是在年初的时候还见过他一次。
但相比于年初,他在此时简直不像是李清月记忆之中的那个人了。
丧子之痛,和从宰相高位上跌落,再加上天子对他信任的崩塌,其中的每一条对他的打击都极其致命,以至于他看上去已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真是很难不让人心生感慨。
“仕途的不顺真是很容易磋磨人啊……
武媚娘没有接话。
李清月转头朝着阿娘的脸上看去,就见她好像有点走神,还有几分愁绪。
“阿娘你怎么了?
被李清月凑到面前的脑袋打断了思绪,武媚娘轻叹了口气,答道:“我在想许圉师给人的警示。
“这教子之事,自古以来便是需要谨慎的大事。许圉师放纵宠溺儿子,造成了今日结果,既要怪那杀人的许自然,也要怪他自己。
“但这跟阿娘也没什么关系啊?李清月嘀咕道。
武媚娘慨叹:“或许吧。
今日狩猎归来本应该是兴致尚高,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先看到了许圉师的结局,又或者是因为这稍显寂寥的冬日景象确实容易让人滋生愁绪,武媚娘便将自己的思绪往外飞散了一些。
见女儿没被她那几个字的答案给糊弄过去,她摇了摇头,“没事,我没有在担心你的问题。
三岁看到老这句俗话在阿菟这里估计是能成立的。
这个女儿已经完全可以当做成年人来评判心性,就算有时行事鲁莽,但种种表现还是让人安心的。
反而是现在脾性还没有完全定格的几个儿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