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大学毕业开始工作(1 / 2)
海城的冬日严寒,有种透骨的湿冷,这时候在教室上课就很苦了,同学们都穿得臃肿,聚在一起希望人多教室会热起来。连平时作为名副其实的时髦精、要风度不要温度的老师们,也果断抛去了风度,一个个棉袄上身,围巾裹着,帽子戴着,在讲台前走来走去,时不时抖一抖脚,呵一呵手。
不过今天似乎有好消息,老师很兴奋的进门,一把年纪了,活泼泼地跳上台阶,“同学们,同学们,好消息啊,好消息!”
“刚刚过去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同学们,我们外语人主要看这个对外开放政策啊!对外啊,你们以后发挥作用、实现自我、报效祖国的机会就要来了!”
“我听到消息啊,很快我们国家会有试点,试点城市作为第一批和国际接轨的地方,外交方面会需要更多的人,以及对外贸易谈判和翻译,都需要你们这些外语专业的人才啊!我一开始就和大家说过,外语专业并不仅仅是做文字、文学翻译,更多要锻炼口语,总会有用处的,现在不是要来了么,我可没有骗大家吧!”
同学们一脸懵地看着激动的老师,很快反应过来,教室里嗡一下讨论开来。
“不仅可以考虑去外交部,还可以考虑去对外经贸了?”
“我们海城会成为第一批试点吗?”
“对呀,对呀,我们海城临海,有港口。”
“我们还是国内的大城市,轻工业发展全国前列。”
“不知道会不会轮到海城,但不一定轮到我们啊,首都好几所院校有外语专业的人。”
“现在大家都轮不到,我们才大一呢,除了那几位有基础的、排名前几的,我们的水平,能做什么?”
秦曦正是有基础又排名前几的人,同桌悄悄问她,“你什么想法?”
“我只想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老师只是说以后机会会更多,但能不能抓住就看我们自己。”秦曦给同桌一个肯定的眼神,低头继续读书。她心里想着,现在刚刚宣布政策倾向,等确定改革开放城市似乎要等明年的7/8月,更要等到1992年的时候南方谈话才会加速进度,在此之前都是小打小闹,他们发挥的机会多得是。
时间如白驹过隙,倏然而过,秦曦就要毕业了,第一届大学生春季入学,冬季毕业,正好在一年四季的头和尾,海城的天气都还很寒冷,但挡不住大家热火朝天、为祖国奉献的心。
有谁能让我无私奉献,不是男人,不是孩子,是祖国啊!此时的祖国经历了十年浩劫,人才缺口极大,第一届第二届大学生都是国家急需的建设力量。
本来三年级的时候就有部门实在缺人,来学校问学生是否可以提前毕业,有一批人是提前毕业就业了,但秦曦不仅学着英语,还有德语和俄语呢,要提前毕业就太艰难了,干脆还是正常时间毕业。
1981年12月同级同学们和老师们一起拍完合照,拿上毕业证,他们就正式毕业了。
大家将各奔东西,有人去了政府部门,有人去了出版社,有人去了国营厂子,这届毕业生还是很抢手,大家前途都不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