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第12章(1 / 2)

加入书签

端王从药王村回到府内连头发都没顾上擦,就坐在书案前开始给恒帝写奏疏。

南宫藜对他还很怀疑,他想让她心安。

奏疏的内容很长,先是将他巡视各卫所、给予上次受灾民众安抚的情况向恒帝汇报。再来也让恒帝安心,雄州城内百姓的生活并未因勿束滋扰影响太大,还是很安定的。

最后端王将他这些日子所有直接或间接看到、听到的关于南宫家的事情,用很大篇幅写在了奏疏之上。

包括他们帮助百姓谋出路、组织民壮巡视边境线、每年都会资助一些孤儿生活读书等等。还有,他将自己来雄州途中遭遇“匪盗”,被南宫家搭救一事,也一并说了。

端王并不是一个喜欢卖惨的人,多年的成长经历早已让他学会了自己去承受一切。

并且他也知道,即使父皇猜到那些行刺之人不是普通匪盗,也不会为了一个儿子去严厉惩治另一个儿子。

但是如果将这段经历禀告给父皇,能为南宫家谋得一个好名声,他愿意这么做。

奏疏的最后,他认为这样仁义的商贾朝廷应予嘉奖,并应将所做之事广而告之,作为大裕朝其他商贾学习的榜样。

随这封奏疏一并交上去的还有一副画,那是今日端王在药田中所看到的情景:连绵不断的药田中站着几个精神抖擞、干劲儿十足的农人,还有梳着总角的幼童在田间玩耍,看着就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给恒帝写完奏疏之后,端王又连夜给太子写了一封密信,雄州驻军还算稳定,但赵诚和王循有着姻亲,赵诚的立场还不能肯定。既然如此,他们是不是也该名正言顺的安插一个自己在此处能够说得上话的人。

端王做完这些之后就已经到了寅时,随便擦了擦头发就睡了。

第二日早上,他发起了高烧。

端王因为淋了雨没有及时换洗,又熬夜写奏疏,所以这次的风寒有点儿严重,期间赵诚来了两次,他也硬撑着与其议事。

端王身体微恙的消息几个高品阶的官员知道后,都亲自来探望,莫风均以郎中嘱咐王爷应多休息为由一一挡了回去。

直到第三天,端王虽还咳嗽不断,但可以下地走动了,门房说南宫家的藜少爷送来了礼物。

莫风肉眼可见的,王爷虽病容还是憔悴,但精神一下子好了许多,嘴角还挂着淡淡的笑意。

端王很珍视的将装着礼物的盒子捧在怀里,在莫风等人都出去后,才缓缓打开。

本来心里还怀着期待,却在看到里面的四爪团龙佩时,笑容僵在了脸上,那姑娘将这块玉佩送回来,意思不言而喻。

端王那日回到府中便开始给父皇写奏疏,他已料到父皇大概会给南宫家什么样的奖赏。

南北方有几个固有的豪族把持着大裕几条经济命脉,立朝初期需要这些豪族的鼎力相助,朝廷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近年来却有“恃宠而骄”的态势,已经有好几起他们盘剥百姓的事件告到了京中,恒帝正为此头疼。

朝廷是时候该扶持新的豪族来警告这些人了,他此时举荐南宫家,无疑是给瞌睡人之递上枕头。恒帝为了均衡势力,也一定会大张旗鼓的给南宫家奖赏。

所以他这几日虽然身子难受,但是一想到父皇的奖赏不日就会到达雄州,心里却感觉微甜。

此时收到那姑娘退回的团龙佩,无疑是一盆冷水当头浇下。端王脸上,难得的出现了颓唐之色。

“莫风进来”

一直守在门外的莫风闻言进到内室,看自己主子脸上没有任何欣喜之色,他还有些纳闷儿。

“你命人去南宫府门口守着,藜小姐什么时候出门,马上来禀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