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4第44章(2 / 2)

加入书签

“原来是这般,卢巡按这一番见解,当真是别出心裁!”

李平惊喜地叫出了声,听得已然是入了神。

“可否再烦请你再讲讲聂豹的归寂说?尤其是这一块我始终不得要领,不知卢巡按有何看法?”

“江右的归寂说吗?”卢点雪顿了顿,微微犹豫了一下,“我虽不太清楚你们江右学派具体是怎么研究的,所以我只能说说我对阳明先生原话的见解。”

“《传习录》原文如是说道,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

“正好刚刚说过了,物者,事也,跟心有联系的才叫事,心跟物没有建立联系的,这个状态便是‘寂’,即不显现,也就是心外无物。先生并没有说花是不存在的,意思只是当人看到了花时,花在人心中的状态就由‘寂’瞬间转换为了‘显’,这便是寂感神应,无前无后无中间,瞬间现起。”【7】

“就比如说我刚才在进入县衙后堂,想要查看你受伤之前,李知府你是在还是不在?”

“毫无疑问你是在的。但是对我来说,你的在于我眼中是一种什么状态?这便是寂。”

“但是你对于刚才与你同在的邓知县而言,你的存在是什么?是显。”

“由是观之,同一事物是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存在的。至于判断它的状态皆是由于人心与其交涉,所产生的联系之感,并不是说事物本身是不存在的。”

“阳明先生常说,人人皆有良知,皆可成圣,但芸芸众生皆未成圣,其症结在于良知被遮蔽,那么良知被遮蔽的这个状态就是‘寂’。所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正是心归于寂,物来照之,意动起善念。”

几大段话讲下来,卢点雪已是有些口感舌燥,差不多打算就此打住。

然而对面的李平却恍若无觉,仍是一副沉浸于思考中的模样。

卢点雪试探性地唤了他一声,李平这才如梦初醒,急急翻身而下,说是要赶紧写下来,在桌案上寻了半天纸笔,正欲研墨,方意识到自己右臂受了伤,不能写字。

“可恶!真是越想越生气!”

李平不免有些懊恼,嘟囔着坐了回去。

“不碍事,李知府若是不方便,我替你写下来便是。”

李平此举略微稚气,卢点雪心中一阵好笑,走到桌案旁,边宽慰着李平,边动笔开始写。

“卢巡按,你真是个大大的好人!”

李平被感动得眼泪汪汪。

既然有卢点雪替他代笔,他便高兴地在卢点雪身侧绕来绕去的,不时还凑过来看看卢点雪写的内容,啧啧称奇她的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