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6《红叶书》五六(1 / 2)

加入书签

“陛下,这奴才言辞中疑处颇多。”大臣中一名相府要员道:“那对羽殇是从何而来?稀世罕玉又是从何而来?既得了块世所罕见的黄玉,高京为何会送给一个青楼女子?”

另一人附和:“哪怕高京不识此物是金党遗物,但刻意仿照其形制另雕一对,背后未免别有用心?诬陷应和王殿下私昧捐资的传言又是从何而起?”

一人反驳:“适才长史大人不是还说为官应当公正无私,不以结果倒推过程。为何此刻又以仿雕羽殇而认定高京别有用心、试图诬陷应和王殿下?”

又一人提醒:“陛下,当年金党府邸所藏之物全由九卿清缴并归档销毁,不应当有遗漏,若有,恐不止这一对耳杯。”

丞相起个头,一声附和一声。梁风胆战心惊地看着。

皇帝脸色愈发深沉,夏培拢手低头看脚尖,似乎不会搭理下面跪地的同僚。

这就是文官与宦官之间斗争的场面。梁风担心会不会有人提出要那个青楼女子的口供,若是要的话,他就得站出来了。一旦站出去表态,他在朝中就不再是处于现在这样中立的位置了。

如果只是要口供倒还好,就怕有人查她。等找到她,往后与她暗中联系好了,出现在温柔馆的文官和宦官本也是他带过去的。

梁风满脑子是金絮,想到这对杯子从前是她家里用的东西,她认出来了,没有和他说,自己偷偷利用这东西搅和朝堂。

那是她家里仅剩不多的遗物了,居然被她拿来利用,她不自己留着,横插这一手干什么。梁风甚至感到,金延守最后一点体面都被自己的女儿拿来榨取。

文官吵吵嚷嚷。皇帝终于面露不耐,下令收押高京,案子交由廷尉审问。

游照同这一击仿佛令皇帝措手不及,事情当然不能仅仅一场朝会便商定解决,总要有事后互相走动通融的余地。

梁风没有再被提及,那个青楼女子仿佛也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散朝后,梁风召来暗卫,去通知留守温柔馆的暗卫,若再遇见天机阁传递锦囊的人就打听一下锦囊里写的内容,他要知道金絮委托天机阁办了什么事。

冯棹台沉默着独自离开,没有和梁风一起回大殿。

他不能出宫了,冯棹台不在,至少要有一人接收送过来的钱币。官员的捐资基本上缴齐全,只还差几人,他足够应付。

直到夜深了回府,李晟告诉他卖粮情况。

几乎是王府卖粮消息放出去的下一刻就有人前来收购,梁风同老李说过不计较价钱,老李便打算一次全卖了。

买粮之人是赵关,温柔馆的大主顾。李晟将要和赵关签署买卖契约时,生意被旁人截胡了。

截胡的人背后是一个太监,明白地向王府表明身份,毫无负担地将王府的售粮抢了。老李也不可能不把粮食卖给皇帝。

赵关明面上没什么怨言,但在生意被抢了后与老李聊了会儿,也算与王府结识了。

出乎梁风意料,能如此迅速地抢在京城所有商人前面与王府达成合作,甚至比宫里的太监还快了一步,赵关的生意与人脉显然是压了金絮不止一头的。他原本还想,王府卖粮的消息能不能勾金絮出来。

赵关这个人不知会不会有什么线索,或许可以通过赵关找到金絮。

梁风让老李继续卖粮,府内只留够吃的量,其余全作为钩子分批放出去。

李晟应下了。

隔日,梁风与冯棹台在宫内相遇,一道上早朝。

朝会商议应和王捐资以将军身份上缴。

梁风有料到,他若要以诸侯王名义上缴,那其余的皇子公主、妃子一律都应按食邑缴纳,这些人不会同意的。

接着一件事,是昨日说的冯棹台误判的事情。

居然只隔了一天就再被提起,梁风感到紧迫的压力,隐约有一些着急,他偷看冯棹台。

冯大人波澜不惊,回看了他一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