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八章 鸡毛(2 / 2)

加入书签

现在程许要成亲了,按理这笔银子都应该由长房的公中出,万万没有动用袁氏妆奁的道理。

可法理不外人情。

如今家里遇到了从来不曾遇到过的事,公中就算是有多余的银子,没有了生意,没有了田亩……不是先置办产业,把这日子过起来,却只是惦记自己儿子的婚事。

还要大操大办。

怕公中拿不出银子来,就从自己的陪嫁中出。

而她那个耳根软的儿子还听进去了,找了自己的弟弟去商量……

她可真养了个好儿子!

9?com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吱吱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各项支出你都记清楚了。以后有什么事就照着惯例开支。”

周少瑾压根不知道郭老夫人和程泾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她唯唯应诺。开始抄写九如巷内院的账册。

到了下午。方萱果然来了。

她穿着紫藤色的素面比甲。月白色的挑线裙子,脚上的绣鞋镶着莲子米大小的珍珠,清雅又不失华美。

郭老夫人就和她坐在宴息室里聊天。

周少瑾则在隔壁的耳房里抄帐册。

晚上老夫人留了膳。两人笑着陪老夫人用了晚膳,各自打道回府。

方二太太在方萱的内室等她,见到她就问起今天在程家的都干了些什么?

方萱如实告诉了母亲。

方二太太听了直皱眉,道:“你说,周家二小姐也在?而且你在和老夫人说话的时候,她在耳房里抄账册?”

这分明是在告诉周家二小姐怎样治家!

《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她曾经示下过的事都告诉了渭二太太,渭二太太忙道“辛苦了”,亲自送她出了垂花门,这才转身去了郭老夫人歇息鹤寿堂,和郭老夫人说起程让的学业:“……不去国子监,去三鸣书院?听说那三鸣书院还不如双鹤书院呢?”

郭老夫人耐心地解释道:“国子监那边多是想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之人,讲出身、讲资历、讲家势,平日地交际应酬又多,少有人能静下来读书。双鹤书院是私人书院,山长是名满天正的鸿儒,学问自不必说,学生的功底也扎实,可有读书天份的人也多。让哥儿自小身子骨不好,这精力相应也有些不济,去了双鹤书院,只怕功课难以拔尖,时间长了,这读书的兴趣也就锐减。不如去双鸣书院。它相比双鹤书院不管是规模还是学生都逊色很多,却胜在先生讲课耐心细致。喜欢那些以勤补拙的孩子,最适合让哥儿不过了。

“这间书院是你舅舅推荐的,他绝不对无的放矢,你们就放心好了。

“二郎那里,你也要跟他说说。若是衙门里无事,就多在家里呆呆,指点指点让哥儿的功课,给他开开小灶。以二郎的学问,让哥儿在书院应该能名列前茅才是。

“如今我们和九如巷分了宗,以后京城的这一支就要靠嘉善和让哥儿光耀门庭了。让哥儿就能像从前似的躲在嘉善身后来了。就算以后不能金榜题名。书却不能不读。你就敢说武断地说让哥儿的书读得一般他的儿子也和他一样?”

渭二太太连连点头,强忍着心中的激动垂手立在一旁,恭敬地应诺。

郭老夫人欣慰地点了点头。

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四老爷过来了。”

怕是听说廖大太太和方二太太把方萱塞到了她这里,来给少瑾出头的吧?

郭老夫人冷哼。

渭二太太忙站起来告退。

她虽没有袁氏的精明。却也不傻。

从前婆婆只要一听说四叔的名字眼里就带着笑。这些日子对四叔却不冷不热的。显然是母子之间有了什么矛盾。可不管他们之间有什么矛盾,四叔也是婆婆最喜欢的儿子。她可不想卷入其间。

郭老夫人板了脸,沉默地坐在那里等着程池进来。

程池给母亲行了礼。坐到了母亲对面的炕上,等小丫鬟上了茶点,就遣了屋里服侍的,对郭老夫人道:“前几天大哥找了我,问我家里还有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