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84我正为此回来正文完结(1 / 2)

加入书签

《他是小军户》全本免费阅读.cc

十月十六京口那一战真的很血腥。

卢思苌留下擅打仗的陶修,企图挽救京口的危机,又将他手下的兵力分去一半救应吴郡。

领兵去吴郡的张城、周石都是本地人,他们不负所托,带着许多出生在这里的同袍死战到底,窦冰、潘猛死在故乡的百姓面前,面带笑意,心满意足,临死前,窦冰高喊一声:“把我的大名写在县志里啊,让我儿子知道他爹为国而死,他爹是个猛士。”

潘猛又瘦又高,一直跟在窦冰身后,在看见兄弟英勇就义后,拿起两把长枪,一根抢挑起一个敌人,对闭上眼的兄弟狂笑:“看呐,我杀的人也没比你少,别再我跟前吹你一身的腱子肉。”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潘猛一直撑到袭击吴郡的周人被张城击退才倒在窦冰身边,两个在大营互相帮衬多年的人好歹死在一起,没有什么遗憾。

周军袭击吴郡的兵力并不多,张城与百姓同心戮力顽抗三天,在即将胜利之时,陈主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

张城只得收兵打开城门,唯一让他欣慰的是,吴郡无损,百姓安然无恙。

作为杀敌最凶的降将,张城和周石很快被抓起来送去北方服刑,两年后天子大赦天下时方回到故土。

京口只有五六万兵,周军全部倾巢出动后,卢思苌才发现战术、策略、猛将在绝对数量的兵力进攻下不堪一击。

敌人如潮水,如狂沙,如朔风,无处不在,京口坚持两天就败了。

战船一艘一艘被击碎、烧毁,卢思苌欲登上恩师的驰龙舰,站在最高处让将士知道他救国的决心。他六十三岁,在江边近三十年,最后爬上驰龙舰时身心疲惫,在栈桥前歇息了片刻,仅这片刻就被万箭穿身,倒在咫尺远的驰龙旁。

陶修认为上天不公,为大陈付出半生的老头不该死在这么残忍的箭下。

他接下卢思苌交到他手里的宝剑,毅然登上驰龙。

驰龙是大营的最高点,人人都能看见矗立船头的年轻人,几片衣裾被江风吹翻,腰间的红绸耀眼醒目,他拿着老将军的衣钵,高声号令驰龙撞向敌人,撞向坐着敌军大帅的战船。

他又要拿出他的绝杀。

驰龙舰在江边停靠十几年,浑身朽旧,但她漂亮、英气,用粉身碎骨助力了陶修一把,他果然跳到敌军船上,顺利就斩杀对方将帅。

陈军低估了周主吞并八荒的野心,将帅的人头在陶修手里还没有冷却,又一支兵马从后面扑上来。

人数实在太多,陶修也感到无能为力、回天乏术。

他的船被打翻在江里,全身力竭,力竭到连眼前几个小喽?都对付不了。

他在闭上眼之前看见幼时玩伴杨微子,原来统领江津水军的杨微子也加入了灭陈一战。

京口的两个将军一死一伤之后,余下的人都成了刀下亡魂。

杨微子把昏迷的陶修偷偷送回江陵,送到他母亲身边。

杨微子在萧家的坟场找到的萧王妃,王妃婉拒他要把她的消息传送给大陈的陶修,只愿在静山渡过残生。杨微子就替曾经的王妃在静山盖了一间朴素的小屋,时而派人周济下她的窘境。

昏迷重伤的长子被胡峤送到萧王妃跟前时,她死水似的日子总算漾起一圈涟漪。

陶修彻底清醒用了十几天,能下床走路用了半年,恢复如初用了一年半。

这漫长的一年多,他听见很多关于大陈的消息,也留心江南各世家的命运,却无从跟人打听到他想要知道的人的近况。

一年多时间,他熟悉了江陵,熟悉身边有母亲这件事,一些事情不知不觉就变了,比如,对公仪林的思念从炽热趋于温火,最后成了黯燃的灰烬。

他考虑的东西不再像年少时的单纯,也不那么冲动,他本就是秉性恬静的性子,经历两场灭国之难,痛失亲人的打击,比从前更沉稳少言。

两年后他让胡峤回汝丘带回萧辙,从此他带着萧辙、陪着母亲在静山一待就是几年。

这些年,萧王妃小心翼翼问过关于公仪林的事,陶修以淡淡一笑带过:“母亲不必忧虑我。”

他不愿提起,王妃就越好奇那位曾在自己面前保证过会和萧琢彼此守护一生的陈使究竟做了什么,把她儿子伤成这副模样。她不懂儿子天生就这副清冷性子,还是因为受情伤的折磨,她觉得他很孤独,比她开始住进静山时还孤独寂寞。

第六年的时候,王妃提出想去外面看看,不想再窝在江陵的山里,她想在儿子、孙子的陪同下周游各地,把女人一生走不了那么远的路都走一遍,体会各处不同的人情风貌,看世间的种种精彩纷呈。

其实她更想用这个理由去一次汝丘,去一个叫玉河村的地方。

如果去了,或许能改变一些东西。

当然决定去之前,她也怕自己是自作主张,万一儿子活得这么不开心是因为“陈使”言而无信抛弃了他怎么办,万一陈使成婚有了妻与子怎么办,岂不是给儿子添堵?

不管,王妃开导自己:“我是个女子,我是个母亲,我的能力有限,能替麟儿想的只有这些,去一趟再说,大不了再回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