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1 / 2)
<h3>第298章(第1页)</h3>
吏部左侍郎宋大人一席话满殿错愕,一堂寂静。
吏部右侍郎秦鸿嘴角抽搐,想到这段时间吏部如同寒冬过境,明明这才仲秋,京城暑气未消呢,再想想顶头上峰那冷冽的脸色,一时间不知该说这宋大人是愚蠢呢还是愚蠢呢?
这时候面瘫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就算心里暗暗嗤笑,面上丝毫未显,依旧是一副好似入定老僧的做派,那叫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半点没听出来宋大人这话里&lso;有些吏部官员&rso;暗指的是谁?
这让瞧瞧打量张致远的官员们暗自咂舌,瞧瞧人家张大人这气度,这淡定的,这从容的……怪不得人家能得圣宠呢。
宋侍郎这话落音后,就如同在茶馆里,说书先生狠拍了一下醒木似的,鸦雀无声。说完心里打鼓,宋侍郎本来的意思,是想两边都不得罪。所谓的两边。自然是太子一派和诚郡王一派,谁让他算得上诚郡王半个岳父呢。因而只说&lso;外加户部追缴亏空略有些急功近利&rso;,而将大部分责任都推到了地方官员上,进而推出吏部选派官员无能,吏部官员多了,虽说法不责众。但总得有人担起这责任罢,因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一部尚书了。
只不过宋侍郎在&lso;幸灾乐祸&rso;&lso;沾沾自喜&rso;时忘了,这韶州地方官员不一般,且不说其他官员。单就知州是吴阁老的小儿子,节度使是襄阳侯的女婿,皇上这边儿还没正式下结论呢,侍郎大人就&lso;妄言&rso;给盖棺定论了,啧啧。
另外这段时间那些出头的椽子,参劾吏部,参来参去。人家吏部岿然不动,有点嗅觉的都知道皇上把这弹劾当挠痒痒呢,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得了,他们也就不往上凑热闹了,毕竟吏部啊可是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得罪不得。所以这说起来弹劾吏部的折子雪花似的,但翻来覆去也就那些人,皇上心里有数呢。
可宋侍郎觉得皇上这么久了都没有下结论。说不定是心里有数,折腾的大些,皇上也不好就那么打发了,说不得就会调查一二,到时候肯定会发现某些官员严苛,那吏部基本上就成了某些官员的一言堂,这根本不适合官员之间的调度和任免,很容易让某些官员徇私!当注意到某些官员最近脸色焦黑,越发觉得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因而又蹦跶起来。联合了一些官员,毕竟不止他一个人看某些官员不顺眼。欲取而代之!
说起来宋侍郎也真可怜,本来吏部左侍郎就是位高权重的,原本在张致远没任职之前,吏部尚书年老快要告老了,眼看这吏部右侍郎和尚书就是板上钉钉的,哪里料到&lso;半路杀出个程咬金&rso;来。不过即便没有张致远,这吏部皇上也不会让一个被明码标记上太子派的人掌管。
一厢情愿也就算了,竟然就将&lso;程咬金&rso;暗恨上了,非得咬着人家不放。再来墙头糙做不得啊,尤其是两面三刀又拎不清自己斤两的墙头糙,本想两面逢源的,可惜啊这宋侍郎左边不要脸,右边二皮脸,整个一个脸皮厚如城墙,还没有自知之明,和宋夫人就是&lso;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rso;啊!
还有宋侍郎这一耙子把吏部耧全乎了,也不知道日后怎么在吏部立足呢,尤其是上司犹在,而且明显比他更得属下爱戴的情况下。
殿内鸦雀无声一刻钟,皇上轻飘飘的来了句:&ldo;宋爱卿所言朕要斟酌一二,退朝!
宋侍郎目瞪口呆,这就完啦?
朝臣们三三两两鱼贯而出,张致远嘴角上扬,大步流星的经过宋侍郎身边,正眼都不带施舍一枚的,那些个和宋侍郎&lso;沆瀣一气&rso;的,窥到张致远寒冰似的面色,都远着宋侍郎赶紧走了,倒是太子经过宋侍郎身边的时候,甩了一把袖子,冷哼一声:&ldo;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晚间张致远回来时,安宁端过一杯茶给他,道:&ldo;听说老爷也被罢官了?
张致远&ldo;嗐了一声,惊诧道:&ldo;宁儿怎么这么说?
安宁心放下了,看样子是传言了,似笑非笑道:&ldo;这几日老爷不知道,好些个官太太上赶着过来好言劝慰我,说些个类似于官场瞬息万变啊,伴君如伴虎啊,切莫太过执着要看开些这类的话,我倒是觉得奇怪的紧,不过看老爷这几日公务繁忙,我没好意思烦扰老爷,琢磨来琢磨去就得了这么个结论不是。如今看老爷反应,就知道我是多想了,本来么按照老爷如今职位,就是被罢官也只得皇上言语,怎么那些好心的官太太未卜先知,个个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不让人多想都不行呐!
瞧安宁这话,不阴不阳外加明嘲暗讽的,也不能怪安宁脾气不好,实在是这几天被气到了,走马观花的到张家来,就跟提前看热闹似的。再者来的官太太都是读过书的,说起话来含沙she影,一句话恨不得拐出个九曲回肠来,偏偏还摆出一副&lso;我是为你好,为你着想&rso;的姿态来,着实让人厌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