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页(2 / 2)

加入书签

这位四福晋到现在还是丝毫没有乱了阵脚,仿佛成竹在胸。

康熙的目光又落在了胤禛的奏折上,原先以为儿子是信口开河,现在看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正如权珮所说,儿子是真正的想办实事,并不是那种嘴上功夫,郭世隆眼见着有罪,他却因为自己的一时喜好不惩处郭世隆,那么是不是就像权珮的话里面透出的意思一般,朝臣们以后也不敢言语,任由这样的蛀虫作乱?

虽然确实并不怎么生胤禛的气了,康熙却并不想现在就将胤禛放出去,他想将胤禛这把利剑在磨一磨,在等等,看看还会有什么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等一等会不会有人站出来求情

青先生接了小馒头的口信,思量了好半响,叫了下人吩咐:“去打听河道总督于成龙在什么地方下榻!”福晋的意思大抵还是要拦着于成龙这几日上奏的,要是在惹恼了皇上,四爷怕就不那么容易救出来了,来了这么久终于到了他伸展拳脚的时候了。

于成龙是有名的直臣,他做事虽然不错,但横冲直撞,郭世隆的事情上受了挫,但他必定不会善罢甘休还要在上奏折,皇上即便不会因为于成龙上参奏郭世隆,但也必定会被于成龙惹恼。

四九城的茶馆林立,几乎每一家都有说书的茶博士,于成龙坐在最后排听着茶博士抑扬顿挫的讲着关公败走麦城的故事,面上不禁也露出了惋惜,听得有人道:“大人好清闲。”

他转头见是一个青衣的中年男子,瞧着也是读书人,听着是话里有话不禁问了一句:“此话怎讲?”

“大人在朝堂上参奏郭世隆无事,到牵连的四阿哥进了宗人府,没想到您却在这逍遥。”

眼前的人对朝堂上的事情知道的这么清楚,他不禁露出几分戒备:“先生到知道的不少。”

“我还知道大人要继续参奏郭世隆,我也知道您这一参不过是再次惹恼皇上,根本于事无补。”

青先生此刻又显示出了他神算子的本色,于成龙大惊:“先生真神人!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此事要成只有一条,联合朝中大臣联名上书,但言辞必定要恳切,要给皇上个台阶下,皇上是明君,但也要面子,您总是不管不顾,只怕是成少拜多,说到底您是为民请命,您要的是事成之后,如数还给河工银子。您知道朝廷现在也缺银钱,要是能从郭世隆身上挖出来一些,皇上又为何不为?”

于成龙几乎击掌称赞:“先生真神人!我竟没有想到这一层,多谢先生赐教,不知道怎么称呼先生?!”

“众人都称我一声青先生。”青先生说着起了声,道了一声告辞。

青先生一走,小厮忙道:“您就信了这一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