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25章(2 / 2)
他们就迈出制作飞梭织布机的第一步了!
正当魏平安两人为辛苦劳动得到的麻皮高兴时,千里之外的魏六三已经带着三个儿子和二孙子登上从庆山府回云阳府的船。
宁江之上。
倚靠在货船的护舷栏杆旁,看着阵阵江风肆意吹过,将船头的“叶”字旗高高扬起,魏平夏终究是沉不住气,脸上欣喜之色显露于外。
“阿爷,前几日谈成的那份货契,可算是解决了整个村子未来几年卖药材的问题!”魏平夏温声说道。
只要一想到前些时日谈好的货契,语气中也难免带着一丝激动。
“对啊,幸亏当时村子按平安所说的种植川芎、续断,如今又遇到叶掌柜,一口气签下之后五年村子的药材。”魏元孟也慨叹道。
这一年多来,他们每隔几月便外出闯荡去卖药材。
桐乡县的周边几县,他们去年都跑遍过,并不缺大量药材,早已不是他们奔波的主要地方。
于是今年便顺着云江进入宁江,沿宁江直接跑到临近的岳宁、顺和、庆山三府,结果正好在庆山府遇到据说是专门将宁北药材运到河西、河东地区的叶掌柜。
而叶掌柜大量收购的药材中,就有川芎和续断。
“就是不知道叶掌柜背后是怎样的人物,这货船在宁江上一路无阻,津口的那些当差的甚至都不查凭由!”魏元仲也感慨道,结果瞬间被魏六三瞥了一眼。
“就知道瞎打听,不知道我们在谁船上?”
这两年魏六三长期与人打交道,渐渐地长年累月在地里忙活的腰也挺直了,身上也多了两分气势,惹得魏元仲瞬间闭口。
他们此行回来,还是借的叶掌柜的光,坐的叶掌柜商会里的货船。
“等回去后,一定要多买点儿吃的用的,对了,平安、平江应该也休假了吧,老二老三,你们俩等到府城后去文斋里买些纸墨书本。”魏六三叹息说道。
好些时日不见乖巧的三孙子和讨打的四孙子,还怪想念的。
“还要买两头驴,以后从村里去县上就不会太麻烦。”魏平夏温声一笑说道。
相较于魏平春而言,魏平夏从他娘身上更学到稳重和细心,这也是魏六三带着二孙子出来的一方面原因。
“确实是。”魏六三点头记下买驴的事,然后又重复了之前的话,“待到府城后,除了之前提到的东西,记得还要多买两头驴。”
没想到三兄弟齐声一笑,“放心吧,爹,除了驴,其他东西早就都准备好了。”
他们上船前,早已经在庆山府城里逛过一圈,准备了好些东西带上船,打算带回给家里。
而两个读书的小辈,也自然没有忘记。
魏元仲更是悄悄揣摩着手中祥云样式的银簪,心头也是抹了蜜一样高兴。
“也不知还有多久才到云阳府城。”
“快了,船已经驶入云江,等经过鸳鸯口,就到云阳府城了。”
……
时间如弦上箭,一飞甚远。
木料房中。
一大一小的两人直接坐在木头的刨花中,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面前被打磨得无比光滑的梭体和木梭。
两人双眼处都是一大片青黑,好似熬了几天几夜都没休息过的样子。
“成了吗大哥?”魏平安紧张地问道。
魏平春尝试往下一拉牵引绳,“绑”的一声木梭被梭杆从梭体一边弹到另一边,凭借着堪称光滑至极的打磨,两者之间没有多大摩擦力,很是迅速。
当然如果使用铁制或铜制的木梭重量更大,速度也会更快。
但魏平安也没有办法,大兴朝有禁铁令,他们只能继续使用木梭。
在又多尝试几次后,大哥魏平春兴奋地说道,“在换上更有韧性的麻绳,重新更改梭杆矩度,又把梭体、木梭打磨后……”
“第四版的飞梭终于成了。”
“等过一会儿上麻线试试,只要不出现之前那样布上织线分布不均的情况,应该就是成功了。”
“那太好了!”
魏平安瞬间感觉到一阵解脱,连日来绘图纸、算效率、打磨木头的手此刻都像面泥儿一样,整个人也直接瘫软在地上。
天可怜见!
这世道终于是变天了。
魏平安最近这段时日,除却必定的习字课和晚上入梦后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