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26章(2 / 2)
而魏平安则被他爹叫出去。
“爹,怎么了?”魏平安好奇问道。
“臭小子,这段时日你在学堂怎么样?你娘怎么样?没惹你娘生气吧。”魏元仲问道。
“这次季考侥幸还是第一名,娘也一直在县上陪我读书,没有什么大事。”魏平安回道,语气中有一分自豪。
这可是他努力的成果!
他真是太厉害了,以后一定要多坚持下去,卷倒所有人。
“那还算是不错,也不愧我从庆山府那边给你带回来的书籍,现在就放在你房里了。”魏元仲点点头说道。
平安明年就要学什么五经了。
于是他前不久和老三在庆山府城闲逛时,特意去文斋看过问过,买的据说是名家注释版的五经,虽然价钱略贵,但想来那处文斋买书之人很多,应当是挺对现下读书人需要的吧?
希望对平安也有些益处。
书!
魏平安听到这话瞬间兴奋起来,笔墨纸砚和书籍,自然是多多益善。
毕竟资料库中的资料再丰富,那也是前世的资料,万一哪天碰到不适用的情况,就没有什么用处,所以这个朝代的书也要多看。
万一有什么不同呢?
“多谢爹爹!”魏平安眼睛弯弯,兴致勃勃地就想回房去看。
“以后别惹你娘生气就行。”魏元仲说道。
“不会的!再说谁敢惹娘生气。”魏平安嘟囔着。
反正他是不敢。
然后他兴奋地朝着自己屋里跑去,打算去看看爹买的书,顺道也趁着飞梭织布机做好的闲暇时间去读带回来的《孟子》《中庸》等书。
魏元仲见状从怀里摸出之前带回来的银簪子,去自家媳妇那边。
此时王氏正拨弄着架子上的药材,不曾想一个没留神,就被魏元仲悄悄拉到一旁,紧接着一根银簪子就被强塞到她手里。
“这是什么?”王氏不解地问道,当然更多的是难以置信,这材质这手感,这不会是银簪子吧。
“银簪子。”
“银的?”
“银的。”
“你个憨货,买这么贵的东西干什么?到时候平白让人笑话说连家也不会打理,尽买些不紧要的东西。”王氏口中虽是如此说着,但手上还是好奇地摩挲着银簪。
乖乖的,这还是她第一次摸到银簪。
“我这不是想给你买吗,再说现在村里哪个敢笑话你?你不信就自己插在头发里走一圈。”魏元仲闷声回道。
“我又不是螃蟹去显摆什么,算了,还是锁柜子里好好收起来。”王氏瞪了一眼魏元仲,小心翼翼将银簪子收好。
可魏元仲却着急了,“那……那我买回来不就是给你带的吗?你收起来了,还不如不买……”
“蠢货,这叫财不露白,懂不懂?”
“再说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我带给你看就行了。”王氏说道。
魏元仲闻声双眸一亮,说道:“那我替你梳发。”
王氏应了一声。
顿时,两人只觉得脸上热意涌现,一个借口回去拨弄药材,一个就跟在后面傻笑着去翻动晾晒的药材。
过两日后。
魏平春看着苎麻布已经干透,在日光下泛出微黄颜色,便把沉浸在书籍中的魏平安叫醒,在收完布后,就一起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阿爷。
“多少?”
魏六三拿着碗吃饭的手颤动着,只觉得他仿佛听错了,否则怎么会听到大孙子和三孙子说他们弄了一种新的织机,织布效率可以成倍提升。
这一定是来捉弄他的吧。
去年三孙子说又见到那位陈道长,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苎麻制布时,他可是和太叔公熬了几天几夜,实打实地去到处打听过。
更别提后来送大孙女秋娘去绣坊学绣艺,他又打听了一番关于纺、织、绣的事。
这织布机怎么还能改进?
那卖织机的掌柜不也是说这已经是最好的吗!
魏平安上前笑道:“阿爷,大哥和我改进了梭子,把以前手持木梭左右穿梭变成牵引绳带动,这样一来,织布确实是快了几倍。“
”若是一个刚接触织布的学徒上手,和之前的织机相比,大哥和我估算过,甚至能相差十倍。”
“只等我问过林师父后,我们就去找太叔公,太叔公是里正,找他上交最适合,到时候好的话跟县衙搭上些关系,差的话能得到些赏银,实在不行我们就去找那些好名声的大绣坊、大布庄、大木坊卖方子,到时候赚笔钱我们都去县上住。”
听着这些话。
原先正准备吃饭的众人顿时只觉得心似狸奴在抓,眼前饭菜也是索然无味。
草草吃完午饭,众人便来到木料房。
好几个人齐上阵,左摸右摸,然后就将就着剩下的麻线,尝试织布,直到入夜天黑完都没离开。
于是第二天一早,魏平安便由他爹带着乘驴车来到仁和药堂。
十分迅速啊。
魏平安连两卷《孟子》都没看完就到了,内心则是感叹着,爹驾驴车的技术越来越好了。
“师父!师父!”
进仁和药堂后,魏平安以最快的速度走上二楼,来到林掌柜常在的房门前敲门,却只见房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