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第89章(2 / 2)
“那蓟州呢?”
“这就更有趣了。”重霈含笑道,“我记得距离更近的蓟州却是在上京援兵到达后半日才至,当时靖海侯带领的北大营已经进驻城中,陆楷瑞为了进城,还特意派人送了信,信笺上是这样说的:惊闻汝之城中巨变,特来救之,请君启城于巳时之初,使我等携兵入城,共克时艰。”
一双狐狸眼眯起来道:“你们说这陆楷瑞是不是个妙人,朝廷北大营五万雄狮抵达,青州城内如何放得下,自然是将大部分驻扎在城外了,这动静能小?他还派人送这劳什子的信儿给那崔氏老儿作甚?”
“你罗里吧嗦这么多,究竟与梁蔚和我父又有何关系?”云笙蹙眉道。
“别急呀!”重霈转了转手腕,将双手递过来道,“可否先为我松绑,反正我在这笼子里也逃不出去。”
云笙想了想,走过去为他松开手,“别耍什么花样!”她警告道。
重霈盘腿坐下,扫了一眼外面,见动静已经停了下来,道:“当年的上京援兵中,梁蔚可是监军。”
云笙本来听得已经有些厌烦了,闻听此话遽然睁大了眼。
若重霈今日所言全部为真,那么顺着一系列事联想。北大营援兵晚了三日,蓟州援兵,则是晚了三日半。
可大军不比寻常百姓,声势浩大,行迹难以隐藏,那么两队人马,加起来一共七万人,这消失的三四日去哪里了?又是如何隐藏的行踪,内阁和景熙帝分明知晓这里面的时间差不妥,又为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云笙垂下头,目光微敛。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当年的东伐其实早在朝廷计划当中,并非因倭寇搅扰引起,而崔家的没落,陆家和蒋家的崛起,乃至于梁蔚这位掌印大监能在东伐过后迅速掌权,也全是景熙先帝促成,或者说,即便不是他一手促成,也至少是他默许的。
那么后来的陆家覆灭呢?可是先帝的另一次默许?陆楷瑞系出名门,功高在朝,又与先帝私交莫逆,又何以非要叛国?所以,还是那句话,若他当真在邺朝地位稳如磐石,会折了母亲、妻妾和儿女,降服北渊,身赴异朝?
她在心里问出这最后一个问题时愣了愣,突然想起一年前在教坊蒋桓也曾问过她这个问题,只是她当时被满腔的恨意充斥着头脑,所以并未细想。
现在想来,陆楷瑞可能在多年前便与梁蔚勾连在了一起,而后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两人又分道扬镳,而这一切,先帝至少
↑返回顶部↑